为促进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再生铅企业的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建立和完善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转移及储存,省环保厅组织编制了《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37/T 2374—2018),已由省质监局发布,于2018年9月17日起实施。为方便公众全面了解该标准制定的背景、主要思路、技术内容等,现做以下解读:
一、为什么要编制《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我省铅酸蓄电池行业2016年总产量为1550万千伏安时,居全国第9位。企业总体污染防治水平仍较低,仍有一部分企业缺乏环保和遵法意识,未能充分落实国家及我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回收体系不健全,省内尚缺乏由电池生产企业或再生铅企业建成的区域性回收网络,随意拆解现象时有发生,泄漏的电解液对环境造成危害。我省于2011年印发《山东省铅酸蓄电池工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规范我省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起到积极作用。但该标准仅针对电池生产企业,随着近年来铅酸蓄电池销售、使用及回收数量的大幅增加,该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前我省铅酸蓄电池行业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
二、技术规范把握的主要原则和特点是什么
根据铅蓄电池行业的污染特点,遵循全过程污染控制原则,以重金属污染物减排为核心,以污染预防为重点,积极推进源头减量替代,突出生产过程控制,推行生产企业环境责任延伸,规范资源再生利用,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推进环境信息公开。
该技术规范针对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提出污染防控要求,即包含了铅酸蓄电池设计、生产、销售、使用、收集、转移、贮存、再生处理的整个过程,是国内第一个针对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要求的环境保护标准。
三、《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主要内容一是针对生产企业、铅酸蓄电池生产工艺过程污染控制技术、铅酸蓄电池生产污染物治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污染防治具体技术要求,并在《山东省铅蓄电池工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 37/ T 1931-2011)基础上,对每道生产工序的生产过程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及生产企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的污染物治理要求进行更新和优化。二是明确了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环境责任延伸有关要求,逐步形成责任明确、规范有序、监管有力的回收体系,提高我省铅酸蓄电池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资源环境效益。三是提出了铅酸蓄电池销售、使用过程污染防治技术要求,提高销售者参与回收的积极性和规范性,鼓励和规范消费者的回收行为,推进铅酸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有效回收。三是规范了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转移和贮存过程污染防治技术要求。四是明确了废铅酸蓄电池再生处理过程污染防治技术要求,并针对不同的再生处理工序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
四、《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实施后将起到什么作用一是促进落后产能淘汰,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本标准对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再生铅企业提出具体生产及再生技术要求,如产品采用生态设计,生产过程采用无镉、无砷工艺及内化成工艺,废铅酸蓄电池采用自动破碎分选技术进行拆解,采用密闭熔炼、低温连续熔炼、机械化铸锭技术进行铅再生冶炼等,将促进我省铅酸蓄电池行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提升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再生铅企业的技术水平,实现清洁生产和源头控污。
二是规范行业污染防治,提高污染物末端治理水平。本标准对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再生铅企业提出具体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要求,如生产及再生环节要求连接铅尘、铅烟、硫酸雾收集处理装置,生产废水与生活废水分类收集处理,含铅废料应作为危险废物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要求进行处理处置等,将促进我省铅酸蓄电池行业污染防治工作,妥善有效的处理废气、废水及固体废物,进一步提高企业污染物末端治理水平。
三是完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确保环境安全。本标准对废铅酸蓄电池收集、销售、转移、贮存过程中涉及的单位、车辆、设施及具体环境行为提出要求,既是生产者环境责任延伸制度的具体实践,也有利于规范我省废铅酸蓄电池回收行为,完善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废电池流向,遏制随意倒酸行为,真正实现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确保环境安全。